科研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西安建大刘加平院士做客央视《开讲啦》解锁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密码”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3日 08:39 作者:科技基地部 点击量:

如何让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旧貌焕新颜”?太阳能如何与高原民居相结合?乡村中的绿色建筑如何留住乡愁?11月20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大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绿色建筑专家刘加平教授做客央视《开讲啦》栏目,为大家讲述乡村绿色民居设计建造背后的故事,揭秘乡村振兴中的“绿色密码”。

“壕气”院士带来三套“房子”做礼物

节目刚开始,刘加平院士带着三套“房子”来到《开讲啦》舞台,在台下观众陆续找到“钥匙”——手电与暖水袋后,幸运的主持人撒贝宁收到了专属的房屋钥匙——电风扇。特殊的“钥匙”分别打开了对应的房屋——采光通风不佳的传统窑洞、取暖不达标的高原民居、高温潮湿的南海高脚屋。生活条件落后、环境严苛的房屋让现场的“幸运观众”望而却步。然而话锋一转,刘加平院士为大家展示了这些房屋的新面貌,改造重建后的新式民居让人赞叹不已。这些改造后的房屋都是刘加平院士及其团队长期研究的成果,代表着科研团队‍‍在研究农村绿色建筑生态住宅过程中的一种思考、一种理念。

必须研究适应于农村地域特征的绿色建筑

“农村建筑‍‍跟城镇建筑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在城镇建筑里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建设体系,‍‍但是不能把城市的建筑方式推广到农村,‍‍因为农村建筑的保温性能、隔热性能都不是太好,一旦使用城市建筑方式,‍‍‍‍会使我们国家建筑业整个的能耗和碳排放量都增加。”刘加平院士说,绿色建筑是有地域性特征的,不同地区应针对自身不同的自然客观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特点,‍‍研发出适应这个地区的绿色建筑模式。‍‍

节目现场,刘加平院士带领大家观看了改造后的延安枣园传统接口窑的“华丽变身”。经历了“变形记”的新式窑居保留了传统窑洞的形态,将局部改为二层、通过在窑脸前合理增设阳光间、在窑居后部设置通风采光井来提升整体采光,改善室内通风效率,提高空气品质。刘加平院士还与在新窑居居住了二十多年的村民连线,枣园村村民热情地邀请院士再去枣园村做客。二十年时光流逝到如今,在周围楼房四起的时候,枣园村村民依旧安稳地生活在他们的窑居里,幸福的生活状态让主持人撒贝宁不禁感慨到“安居才能乐业”。

“农村建筑还应考虑当地老百姓的一些习俗和特殊的需求。”2008年,刘加平院士带领团队在四川省大坪村灾后重建的项目中充分征求了当地老百姓的意见,经过调查,改造后的农房‍‍常年运行的能耗以及碳排放都接近于零,其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绿色效益都是非常完美的。“未来30年不落后的房屋,‍‍一定是生态民居,一定是绿色建筑。”刘加平院士说。‍‍

号称“阳光之城”的拉萨及阳光富集的青藏高原也会受“采暖”问题的困扰。刘加平院士回忆他第一次去拉萨时的场景——寒冬的夜晚,在没有暖气的宾馆频频被冻醒。感受到当地居住环境的落后,便下定决心要在这气候寒冷的地带打造超低能耗的太阳能房屋。刘加平院士介绍,新式高原民居的建筑中融入了丰富的“阳光元素”——集热蓄热墙与屋顶太阳能集热系统互相配合,利用白天长时间的日照收集储存热能;附加阳光间和透明外窗累积日常进入室内的热量,改善采暖期室内热环境。即使远处雪山绵延,但新式高原民居看起来便让人感觉“暖洋洋”的。

让乡村中的绿色建筑保留住乡愁

节目现场,刘加平院士回答了网友及在场观众的问题。有观众问刘加平院士改造的房子“贵吗”,刘院士回答说,城市房子会受到地价、设计费、管理费、‍‍利润等影响,而农村的绿色建筑一定要让老百姓住得起、住得习惯、住得舒适。

现场来了一位青年农场主贾晓萌,她向院士提出问题:会不会因为乡村振兴,让乡村变得越来越像城市,乡村中的绿色建筑又该如何留住乡愁?刘加平院士在回答问题时说,乡村的绿色建筑不仅仅要改善房屋的能耗模式和环境影响,更要承载、保留那些“积极的乡愁”。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乡村才有不同的风貌,否则就会像城市,千城一面一样,未来的中国农村,都是美好乡村,风貌各有差异,但都符合健康舒适,绿色的标准。

绿色建筑还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为之努力

“中国‍‍14亿人口,城镇化率为‍‍60%,乡村振兴中关于绿色宜居的问题还需要研究,‍‍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节目最后,刘加平院士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为绿色建筑努力,这让我校学子备受鼓舞。我校广大师生也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收看直播,表达了向刘加平院士学习,做一名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践行者。

我校师生在工科楼报告厅收看节目直播

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9级本科生聂川林在观看节目后表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直以来,刘加平院士扎根西部、振兴乡村的事迹激励着广大师生,是一代人的楷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身为建大学子,在三尺讲坛下与老师同行耕耘,沐浴着老师的春风教诲,更应努力做到勤于学、敏于思、笃于行,学习刘加平院士“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不断思考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努力将个人的知识、才能和价值融入时代发展,努力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

“在刘院士的讲述中,我看到了乡风文明与科技齐飞、民风淳朴与绿色共存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身为青年学子,我们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助力乡村绿色振兴,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技创新建设更好的乡村未来,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顾洋说。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深知人工智能在绿色建筑中的潜在应用是巨大的,尤其在‘资源节约’上起着关键作用。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新时代青年应有大作为,我们应该做好人工智能和绿色建筑的催化剂,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机遇,用年轻又充满干劲儿和闯劲儿的心,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青春能量。”信控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02班硕士研究生张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