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研平台 >> 现有平台 >> 省部级科研平台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正文
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5日 08:38 作者:科技基地部 点击量:

结构工程与抗震实验室组建于1956年并校初期,由原西北工学院、东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苏南工专四所院校土木类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验设备组建而成,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建筑工程结构实验室之一。1998年前为原冶金工业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后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005年1月在陕西省结构与抗震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获教育部立项建设,2008年12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验收,获准为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目前,重点实验室已成为国内领先、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水平最高的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实验教学及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全国土木工程领域大型重点实验室之一。  

在重点实验室经常性从事实验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73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7人,49人具有博士学位。实验室固定的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2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13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目前,实验室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综合实力较强的实验与科学研究队伍。重点实验室以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单位(包括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现代结构理论及土木建造与管理六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相关八个硕士点为依托,由振动台实验室、结构动力实验室、静力实验室、岩土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土木工程仿真中心等机构组成,现有科研用房面积15000㎡,拥有仪器设备共940余台件,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其中,振动台实验室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三维六自由度数控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系统(美国MTS公司),使结构工程与抗震领域试验研究条件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需要和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以优势资源为条件,以良好的试验设备为手段,积极开展实验与科学研究,不断凝练研究方向和特色,在研究成果不断创新与整合的基础上,提高特色方向的内涵建设水平。目前,形成了五个稳定的、特色较鲜明的研究方向,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工程应用性强的、较高水平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成果;其中部分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

1)现代钢结构抗震与稳定  

a. 钢结构高级分析理论;  

b. 空间网壳;  

c. 服役钢桥的稳定与疲劳性能;  

d. 钢结构抗震理论;  

e. 新型钢结构体系。  

2)混凝土结构、钢与混凝土混合结构体系抗震理论与应用  

a.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  

b.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  

c. 新型节能建筑结构体系。  

3)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与动力灾变监控  

a. 重大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其对策;  

b.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  

c. 结构动力灾变控制理论。  

4)中国古建筑抗震及防灾保护  

a. 古建筑结构抗震分析理论;  

b. 古建筑加固方法及计算理论;  

c. 古建筑的防灾保护;  

d. 仿古建筑的分析与加固。  

5)黄土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  

    a. 黄土的动静力特性与地基处理方法;  

    b. 黄土地基上基础工作性状与基础设计方法;  

          c. 黄土地基-基础-结构相互作用特征

重点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土木工程领域的抗震试验研究工作,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科学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先进创新科研成果,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承接了大量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试验任务,为我国许多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地址:西安市雁塔路13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联系人:谢启芳

电话:029-82202824

网址:http://jg.xauat.edu.cn/labs/jgkzh/site/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