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学院及部门: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西北大学出版社”),合作设立2025年度陕西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课题指南
1.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大思政课”建设与实践探索研究
2.职业素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实践研究
3.具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和教材建设研究
4.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影响研究
5.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职业本科教材改革与创新研究
6.“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2025-2029年)”内涵与路径研究
7.高等教育“一流课程”“一流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8.服务国家战略的“职教出海”国际化教材研发与推广项目研究
9.职普融通教材建设研究
10.“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与教材创新研究
11.数字教材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实践应用研究
12.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专业教材建设思路与方法研究
13.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社会文化影响力实证研究
14.应用型高校通识教育的制度化研究
15.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应急管理、护理康养等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研究
项目申报人在所列示的课题指南中选择题目进行申报,也可对选题的文字表述进行适当修改,自拟题目申报,选题15可选择具体某个方向进行研究。
二、项目申报
本项目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类型为合作项目,由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实施,面向全省社科界公开申报。
(一)申报条件
1.项目申报须通过所在学院或部门申报,不受理个人或个人联名申报。本项目有限项指标,我校限报3项,各学院或部门原则上限报1项,若超过1项请按推荐顺序报送。
通过社会学术组织(属于陕西省社科联在会的团体会员)与我校联合申报的,不受学校指标限制,具体联合申报事宜可与科研院社科管理部联系。
2.申报人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能够深入实地开展调研,有较为丰富的成果积淀;原则上要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或副处级以上(含)职务或博士学位。
3.已承担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且未结项的不得申报。
4.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组成专家团队联合攻关,鼓励与省内党政部门实际工作人员共同开展研究。
(二)申报方式
本次申报采取线下的方式进行。申报项目须按照要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见附件),包括
纸质版材料:
1.《申报书(附件1)》(一式三份)
2.《论证活页(附件2)》(一式六份)
3.加盖学院或部门公章的《汇总表(附件3)》(一式一份)
电子版材料:
1.《申报书》(WORD文件格式)
2.《论证活页》(WORD文件格式)
3.《汇总表》(EXCEL文件格式)
请在规定时间内一并报送至科研院社科管理部。
三、项目立项及项目经费
本项目由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会同相关专家进行立项评审。主要考察项目综合研究能力,包括课题团队研究人员组成、项目设计、研究方法、预期目标、相关成果等,择优确定立项课题。
本项目每项资助1万元,资助经费由省社科联在立项后一次性拨付至项目依托单位账户。
四、项目结项
(一)本项目研究周期自立项文件发布之日起至2026年5月30日,结项需书面提交1.5-2万字以上的研究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研究成果摘要;同时报送电子版。
(二)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项目结项成果评审,项目评审合格后,按照相关程序办理结项手续。
五、成果使用
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对成果拥有所有权、使用权及处置权,项目组成员拥有项目成果的署名权。在公开发表时应注明“2025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及项目编号等信息。
六、有关要求
(一)西北大学出版社根据需要全程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及时提出研究需求。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出版社不定期督导项目进度与研究质量。
(二)课题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获准立项的《申报书》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资助合同文本。
(三)课题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项成果首次鉴定为不合格,经修改后二次鉴定仍不合格,将予以撤销。
被撤销项目的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请省社科联研究项目,其所在依托单位次年项目申报数量将被予以限制。
(四)项目申报时间截止为2025年7月25日,逾期不予受理。电子版请以学院/部门为单位发送至电子邮箱。发送邮件时请注明课题简称(如“申报学院/部门+2025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课题+申报”)。
联系人:薛佳楠
联系电话:029-82203355
电子邮箱:rwskzx@xauat.edu.cn
社科管理部
2025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