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科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按程序逐级审批,论证成熟后分批发布,分批启动。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办公室依据方案进度安排,组织编制了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等四个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现就组织申报等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一)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由专项、项目、课题、子课题四级组成。专项限定产业领域,项目确定研究方向,申报指南具体规定课题的研究内容、考核指标及相关要求。申报单位应覆盖相应课题指南的全部考核指标,以课题为单位组织申报,根据需求自行设置子课题。
(二)课题申报单位应为在陕注册的法人单位,应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科研诚信良好。本次发布的“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等三个专项原则要求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承担。
(三)课题申报单位可根据需要,聚焦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联合全国相关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协同攻关。子课题承担单位不限于本省法人单位。欢迎国内具备条件和能力的创新主体与课题牵头单位合作,联合或独立承担子课题。
(四)课题申报单位应建有研发机构,或依托相关领域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课题研究。
(五)课题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全程参与课题组织实施,统筹管理课题实施进度、经费安排和结题验收等工作。每个子课题设1名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子课题负责人。在课题执行期内,课题(或子课题)负责人应为课题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的全职人员。
课题及子课题负责人可同时承担省级科技计划其他在研项目,但在所承担的重大专项课题结题验收前,不得再申报其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专项实施方案、申报指南编制组成员不得担任课题负责人。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或参与实施。
(六)课题牵头单位、子课题承担单位及参与单位、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课题申报单位及课题负责人在申报时须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对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信用承诺。课题申报单位及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如发现信息不实,将取消课题申报资格并影响单位及负责人的科研信用等级。
(七)申报单位应根据指南要求,认真做好经费预算。鼓励加大配套资金投入。
二、申报程序
符合指南申报条件的单位通过“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http://ywgl.snstd.gov.cn)进行网上申报。
(一)课题的申报和推荐,应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超过时限规定的将不予受理。
系统填报时间:2020年5月1日8:00至2020年6月19日16:00(以课题申报单位提交时间为准)。
(二)课题负责人应认真阅读本通知及具体申报指南的所有申报要求,在线填写提交申请书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课题经申报单位及推荐部门(直报单位除外)逐级审核,提交陕西省科技业务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后,生成课题申请书(电子申报材料,带有条形码和水印)。申请书生成后不予退回、补充或修改。
(四)实行无纸化申报,申报时无需提交纸质申请材料(仅立项课题在签订合同时提交一份盖章纸质申请书留档)。
三、联系咨询
陕西省科技厅
项目咨询:(高新技术发展处) 武鹏 029-87294225
(农村科技处) 郑永岗 029-87294249
综合业务咨询:(资源配置与管理处)范孟慧, 029-81294717
系统维护及咨询
技术支持:李攀, 029-81773390
校科技处项目部
联系人:陈瑜思 联系电话:82202227
附件:
1.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先进金属材料”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2.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3.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4.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专项2020年度(第一批)申报指南
附件1
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科技重大专项
(第一批)申报指南
制造业材料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陕西金属材料发展特色鲜明,人才技术优势突出,为突破钛、镁、钼等材料产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增强我省金属结构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竞争优势,推进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新材料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先进金属材料”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专项重点围绕先进金属材料中的钛合金、钼合金、镁合金及超导材料四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进一步解决和突破制约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提升我省先进金属材料领域的工艺技术、材料制备平台的自主研发能力,取得基础理论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突破“卡脖子”材料、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并实现工业应用示范,实现批量化生产,促进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多样化发展和工艺绿色化发展,确保我省在先进金属材料领域国内领先的地位。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专项按照《<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提出的建设陕西材料强省战略目标,围绕我省具有领先优势的高端先进金属材料研制和量产的需求,在钛合金材料、钼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高温合金材料、高端先进铜合金材料、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领域开展集中攻关,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开发一批自主安全科控的先进金属材料产品,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我省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本批拟启动先进金属材料专项中4个项目,共8个课题(其中超导材料研究方向的2个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指南不对外发布)。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报。鼓励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总经费的3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的执行期为4年(共48个月),具体执行时间以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为准。
6.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产品或产业化目标,原则要求课题完成时技术就绪度达到7—9级。
7.课题进入产业化阶段(7级及以上),牵头单位须联合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与实施。
三、重点任务
项目1:钛合金材料
1.1课题名称:高精度变壁厚系列化钛翻转隔膜制备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航天轨控姿控动力系统应用,解决系列化钛隔膜产品批量化、稳定化生产的相关技术。研究加工工艺、热处理与力学性能、织构特征及残余应力分布等因素的内在相关性,开展板材织构特征与其深冲加工特性的对应关系、钛隔膜残余应力分布对翻转性能的影响规律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分析钛板材在成形过程中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壁厚及变形分布状态,优化压边力、冲压载荷、冲压速率、模具尺寸、摩擦系数等工艺参数。以便完善适应规格为Ф100~500mm系列化钛半球形隔膜变壁厚精密加工及表面质量控制的相关技术。
(二)课题考核指标:隔膜用钛板材延伸率≥60%,屈强比≤0.7,平均晶粒度≥4.5级;直径100~500mm、壁厚0.25~1.2mm、壁厚公差±0.02mm的0.5L~20L系列化高精度变壁厚钛翻转隔膜产品,翻转性能达到:排放效率≥95%, 最终翻转压力≤0.6MPa,并达到工程化批量生产水平,项目完成后实现产能2万件/年,年经济效益2000万元以上。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实际应用,并提供用户使用报告。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
1.2课题:航天用低温钛合金波纹管制品制备技术及产业化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大运载火箭用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管路连接系统,突破大型超低温钛合金多层波纹管及其制品的批量化、稳定化制备技术。研究基于制备钛合金超薄壁管材的滚珠旋压工艺及制备超薄壁波纹管的机械胀形方法,获得超薄壁管材旋压、机械胀形工艺参数,开发出低温钛合金大型多层波纹管制备方法。提出多层管材叠加机械胀形的制备方法,突破超薄壁管材旋压、多层管材机械胀形工艺。并基于低温钛合金大型多层波纹管制备技术的优化挖掘,实现波纹管质量、性能的提高,规格尺寸范围的扩大及品种系列化。通过建立低温钛合金波纹管制备工艺流程,实现波纹管制品的批量化稳定制备,实现工程化实际应用。
(二)课题考核指标:管材力学性能应达到:1)室温:Rm≥600MPa,Rp0.2≥500MPa, A5≥8%;2)-253℃低温:Rm≥1100MPa,A5≥6%;室温振动性能:RT≥0.03;3)波纹管规格尺寸要求:外径142±2mm,内径120±2mm;层数≥2,单层厚度0.25~0.35mm;波纹数≥15;波距12.8mm;波厚8.5mm;有效长度L0≥200mm;4)波纹管主要性能参数:行程≥22mm(压缩≥14mm,拉伸≥6mm);密封性:氦质谱检漏,漏率£6.5×10-9Pa.m3/s;耐压强度:外压1.0MPa不失稳(试验时间≥5min);疲劳(循环)寿命:外压0.6MPa,行程≥22mm,频率£60次/min,疲劳寿命≥4500次(大气环境); ≥ 1200次(-253°C液氢环境)。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实现产品的批量化生产,项目完成后实现产能2万件/年,年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形成批量销售和在航天上的应用,并提供用户使用报告。
项目2:钼合金材料
2.1课题:高性能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类产品的制备研究及产业化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测温领域热电偶、核用包壳材料及新型反应堆热管材料的要求,研究满足要求的钼合金材料,确定出合金材料的成分;研究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压力加工工艺,制定出稳定可行的工艺规范;设计开发钼合金薄壁管加工及检测的工装;研究薄壁钼合金管的弯曲及焊接等深加工技术,确定最佳工艺方法;研究大长径比薄壁钼合金管薄壁钼合金管的表面处理方法;研究薄壁钼合金管的性能测试方法,确定相关测试规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钼合金管1:管材直径4mm~16mm,壁厚0.5~2mm,长度≥2000mm,表面粗糙度Ra<0.8μm,耐水压力>40MPa;室温下抗拉强度>750MPa,延伸率>20%;1200℃抗拉强度>150MPa;室温振动性能:RT≥0.03;1300℃/2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1×10-7s-1;1300℃/4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8×10-7s-1;核包壳用管材与端塞焊接焊缝最大气孔直径小于管材壁厚的10%,氦检漏率小于1×10-9Pa.m3/s,焊接接头的室温抗拉强度大于600MPa,1200℃抗拉强度>100MPa,水压测试时焊缝失效强度>20MPa,爆破试验断裂不出现在焊缝处;建立钼合金薄壁管的高温性能检测规范;申请专利不少于3项;建立产能50000米/年的薄壁管产业化生产线;实现产品的批量销售,新增产值不少于1000万元。
钼合金管2:管材直径15mm~20mm,壁厚0.8~1.2mm,长度≥4500mm,表面粗糙度Ra<0.8μm;室温下抗拉强度>800MPa,延伸率>20%;1100℃抗拉强度>280MPa,延伸率>20%;1300℃/2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1×10-7s-1;1300℃/40MPa下,稳态蠕变速率小于8×10-7s-1;申请专利不少于2件;项目完成后,2-3年内实现产值不低于600万元。
2.2课题:钼及钼合金单晶工程化制备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系列化钼及钼合金单晶材料,开展纯Mo、Mo-Re、Mo-Nb-W和Mo-Nb-W-Zr合金单晶的原料纯化技术、单晶生长技术和材料基础性能研究;研究制备工艺与钼合金单晶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关联性;进行Mo-Nb合金单晶制备工艺优化,提升技术成熟度及材料性能稳定性,实现材料工程化制备;建立系列化钼及钼合金单晶材料制备的行业标准或规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单晶棒材尺寸规格Φ(28~30)×700mm;C、N、H、O等杂质总含量≤100μg/g;单晶棒材轴向为<111>晶向,且>晶向偏离角≤4°;1600℃下,Mo-3Nb合金单晶Rm≥70MPa、延伸率≥15%,Mo-6Nb合金单晶Rm≥80MPa、延伸率≥12%,Mo-Nb-W合金单晶Rm≥90MPa、延伸率≥10%,Mo-Nb-W-Zr合金单晶Rm≥100MPa、延伸率≥8%;申请发明专利3件以上,制订规范标准2项以上。目前市场容量为 100根/年,未来5~10年市场总量达到2000根。实现产能160根/年,产值约3000万,实现产品的批量销售和成功应用。
项目3:镁合金材料
3.1课题:高纯原镁和高洁净镁合金的制备技术与装备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工业原镁纯度低,杂质种类多、含量波动大且不可控,而现有高纯镁制备技术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大型镁合金铸件制备过程经常产生夹杂、气孔等瓶颈问题,在充分研究并掌握上述问题所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与国内优势企业联合攻关,有针对性地开发出能满足冶金还原、航空制品等结构件及集成电路等需要的不同纯度级别的原镁批量化低成本制造技术和装备,以及高洁净度和高致密度的大型镁合金铸造结构件制备技术,制定并完善4N级以上纯镁批量化制备过程中的相关企业技术标准。
(二)课题考核指标:建设完成1000吨/年的4N级、100吨/年的4N5级、10吨/年的5N级三条生产线并稳定生产一年以上,总产量分别达到1000吨、100吨、10吨以上,形成4N级以上高纯镁批量化制备过程中相关企业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满足冶金还原(如高纯钛等)、高品质镁合金制备等用户单位的要求并投入使用;以传统ZM6合金为例,使得镁合金铸件内部冶金质量(夹渣和疏松缺陷指标)稳定高于航标HB7780-2005规定的Ⅰ类铸件的技术要求,107循环周次(R=-1)下疲劳强度≥120 MPa;满足用户使用要求,交付用户单位试用,并出具使用报告。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5件,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以上。
3.2课题:镁制品表面复合涂层制备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一)课题研究内容:针对裸露动件(轮毂、枪械等镁质构件)的抗弹射冲击、防乱石击打,通讯装备壳体的导电耐蚀,户外LED壳体的耐蚀散热等不同服役环境镁合金制品表面防护的特点,开发出耐乱石击打、抗连接腐蚀、导电耐蚀、耐蚀散热、耐蚀隔热等条件下镁制品表面专用复合涂层制备技术;建立铜离子加速乙酸盐雾腐蚀、划痕腐蚀、磨损失重、热冲击、乱石击打、膜基结合强度及连接腐蚀等在内的表面性能测试方法和规范;研究并突破镁合金耐蚀、耐热、抗疲劳等多功能协和改性防护及原位快速修复关键技术;研制出可满足不同服役环境下镁制品示范件的微弧复合处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多功能协和改性处理、便携式局部破损现场修复等设备、及诸如乱石击打等特殊用途的测试仪器。解决镁产业发展的表面防护技术瓶颈,形成多类别镁制品表面处理技术的产业化示范。
(二)课题考核指标:
(1)各类涂层的基本指标:中性盐雾腐蚀试验>1000 h,膜基结合力≥1级,表面润湿角>130°。
(2)裸露动件类:168小时铜离子加速乙酸盐雾腐蚀表面无腐蚀斑点,±30℃热冲击后十字划痕交叉处涂层无剥落;直径8 - 16 mm的石粒500 MPa冲击后表面凹坑直径小于3 mm;镁合金与铜连接于中性盐雾环境中200小时,连接界面处镁基体未见腐蚀;200℃涂层隔热效果≥30℃。
(3)镁质通讯装备壳体类:内表面电导率<50 mΩ。
(4)LED镁质壳体类:复合涂层表面热发射率>0.6。
(5)镁锂壳体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析氢速率<1 ml/cm2·d。建成单位面积处理功耗小于40kW/㎡、年处理能力大于20万平方米的镁合金微弧复合处理示范线,年产值不低于1000万元;形成标准、工艺规范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5件以上。
附件2
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
半导体器件”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集成电路及装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陕西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领域研发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为不断巩固和提升我省优势地位,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发展,经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启动实施陕西省“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根据重大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成熟一项,论证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现发布陕西省“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科技重大专项第一批课题申报指南。
一、专项总体目标
本重大专项面向国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制造领域对高端集成电路和先进半导体器件的迫切需求,结合陕西省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瞄准全球技术和产业制高点,以先进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关键材料、高性能极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核心,通过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及典型应用示范,推动我省集成电路与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宽带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及要求
(一)本重大专项共设置了先进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研发、关键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发、高端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等3个研究方向。
(二)本批拟启动高端集成电路与先进半导体器件专项中3个项目,共4个课题(其中2.1课题采取定向委托方式,指南不对外发布)。每个课题原则上仅支持1项。
(三)申报要求
1.申报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2)的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申报。研究内容应涵盖标题下指南所列全部研究内容,可提出超出指南所列研究内容,但占比不得超出20%。申报课题应达到或高于指南所列考核指标。
2.课题下设子课题数不超过4个,每个课题参研单位原则上不超过6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课题中每个子课题设1名子课题负责人。
3.课题由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化运行的新型研发机构牵头申报。鼓励牵头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子课题承担单位或参与单位不限为本省法人单位。
4.课题采取“竞争择优”方式评审立项,省财政资助不超过课题的总经费30%,立项后按实施进度给予事前资助。
5.课题执行期:48个月,具体执行时间以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任务书签署时间为准。
6.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聚焦产品或产业化目标,原则要求课题完成时技术就绪度达到7—9级。
7.课题进入产业化阶段(7级及以上),牵头单位须联合省内上下游配套企业参与实施。
三、重点任务
项目1:先进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研发
1.1课题:面向5G通信应用的高效率大功率GaN微波器件
(一)课题研究内容:面向新一代5G通信应用领域,开展具有高效率、大功率的新型GaN射频功率器件研究,针对大栅宽器件模型准确度需求,在可缩放模型基础上建立有源补偿子电路,有效提高GaN器件大信号模型仿真准确度;针对高效率基站发射模块需求,研究GaN器件的谐波阻抗特性,开展谐波特性仿真与匹配方法研究,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指标;针对大功率GaN器件散热需求,开展密集型源极通孔技术研究,结合器件关键参数,实现器件工作结温优化。
(二)课题考核指标:研制出满足5G通信基站应用要求的S波段高效率、大功率GaN微波功率器件,并在5G通信基站中进行试用,器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工作频率2.5-2.7GHz,输出功率大于80W,功率附加效率大于60%,功率增益大于15dB,频带宽度大于200MHz。微波功率器件的制造成品率大于85%。课题完成后,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年。
项目2. 关键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研发
2.2课题:面向新一代显示应用的OLED材料制备及面板技术
(一)课题研究内容:(1)针对OLED发光层红光、绿光材料依赖磷光材料寿命较长,蓝光材料为有机材料寿命较短的不均衡问题,研究全有机化合物三线态和单线态激子转化效能提高机理,突破单线态25%效能发光限制,实现红、绿、蓝发光材料全有机化,解决OLED寿命问题。(2)针对OLED现有的蒸镀工艺材料浪费大,不便于大尺寸操作的问题,研究分子结构与功能和可溶性的对应关系,开发出相关墨水产品,实现咖啡环效应对性能影响的最小化。(3)研究QD作为发光层对其余功能层的特殊要求,突破无机QD材料与有机功能层界面问题,解决双介质界面载流子传输难题。(4)开发高辉度与广色域染料色阻、高透光白色光阻、高迁移靶材、长效使用的蚀刻液、高解析光刻胶、高透光低阻抗透明电极、高穿透率抗UV的短波长蓝光吸收材料、高效蓝光光材料、高迁移电子与电洞材料、高透明的封装材料等。(5)开发和整合工艺制程,包括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制程、有机材料蒸镀、金属材料蒸镀、有机发光器件封装工艺、关键膜片贴合工艺、激光切割等;(6)开发模组机构,包括散热叠构、光学效能提升等;(7)开发驱动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号补偿、亮度不均匀消除(De-mura)、系统信号整合等;(8)开发面板技术,包括驱动背板、显示单元、发光单元、封装保护等。
(二)课题考核指标:(1)红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3.5V,效率=70cd/A (@ RX>0.683~0.685),寿命≥1600hr (T95) (@6000nit);绿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3.5V,效率=170cd/A (@ GX≤0.240),寿命≥1200hr(T95) (@10000nit);蓝光OLED发光指标:电压<4 V,效率>7 .5cd/A (@ CIEy=0.045),寿命LT95>1000 hr(@